关于<芙蕖>的问题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5 17:30:05
芙蕖与草本诸花,似觉稍异;然有根无树,一岁一生,其性同也。《谱》云:"产于水者曰草芙蓉,产于陆者曰旱莲。"则谓非草本不得矣。予夏季以此为命者,非故效颦于茂叔,而袭成说于前人也;以芙蕖之可人,其事不一而足。请备述之。
群葩当令时,只在花开之数日,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,芙蕖则不然。自荷钱出水之日,便为点缀绿波,及其劲叶既生,则又日高一日,日上日妍,有风既作飘摇之态,无风亦呈袅娜之姿,是我于花之未开,先享无穷逸致矣。迨至菡萏成花,娇娇欲滴,后先相继,自夏徂秋,此时在花为份内之事,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。及花之既谢,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,乃复蒂下生蓬,蓬中结实,亭亭独立,犹似未开之花,与翠叶并擎,不至白露为霜,而能事不已。此皆言其可目也。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,荷花之异馥,避暑而暑为之退,纳凉而凉逐之者生。至其可人之口者,则莲实与藕,皆并列盘餐,而互芬齿颊者也。只有霜中败叶,零落难堪,似成弃物矣,乃摘而藏之,又备经年裹物之用。是芙蕖也者,无一时一刻,不实耳目之观;无一物一丝,不备家常之用者也。有五谷之实,而不有其名;兼百花之长,而各去其短。种植之利,有大于此者乎?

一.上文介绍了芙蕖的什么样子的特点
二.文中指出了芙蕖和其他花卉的哪些不同点?请认真阅读原文,找出文中概括性的词语回答
三.文章说芙蕖的"可目"是采用什么顺序写的??
四.品读原文,举例分析作者写芙蕖"可目"的时候的语言特点

谢谢

一、总的特点:可人——下面又分四点加以分说:可目、可鼻、可口、可用。

二、1.群葩当令时,只在花开之数日,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,芙蕖则不然。2.有五谷之实,而不有其名;兼百花之长,而各去其短。

三、文章说明芙蕖“可目”的特点是按照时间顺序:即花未开之时,成花之时,花谢之后。

四、一般的说明文,只要求语言准确、平易、朴实,比较强调科学性;而本文则属于科学小品(也是说明文的一类),为了提高读者的阅读趣味,就得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生动形象,多一点文艺气息。又由于作者对荷花有深厚感情,所以字里行间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感受,并且运用较多的修辞手法——映衬、拟人、顶针、对偶、引用(暗引《诗经》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”)、通感(第3段由嗅觉升华到整个感官的感受“享受”)、排比、反问等,适当穿插一些议论、抒情的句子;在句式上,则骈散结合;奇偶交替,使文章节奏明快、音调和谐。这一语言特色,使它既和一般的说明文有别,也和一般的古文有别。